國際市場上最有影響力的三大鐵礦石現貨指數中的兩家即將“聯姻”。這標志著外資對中國大宗商品資訊市場的整合進一步深入。不過,市場人士表示,這對鐵礦石的最終價格影響較小,因為造成礦價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在于鐵礦石市場的供求緊張。
普氏能源資訊昨天對外宣布,同意收購著名鐵礦石價格指數TSI的母公司——環(huán)球鋼訊集團。普氏此前已經擁有三大鐵礦石指數之一的普氏指數,此次合并后,其在鋼鐵信息領域和鐵礦石指數編制方面的影響力和份額無疑將進一步上升。而由于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鐵礦石市場,此次收購也意味著外資對中國大宗商品資訊市場的整合進一步深入。
普氏宣布,在并購環(huán)球鋼訊集團后,TSI鐵礦石價格指數將繼續(xù)以獨立實體的形式來運作,保留原有的品牌,并采用原有的價格評估方法。
目前國際市場擁有影響力的鐵礦石現貨指數有三:環(huán)球鋼訊的TSI指數、普氏能源資訊的普氏指數與《金屬導報》的MBIO指數,其中MBIO指數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經嚴重萎縮。作為目前最主要的兩家鐵礦石指數,普氏指數是鐵礦石短期價格體系的主要參照標的,而TSI指數則被廣泛應用于鐵礦石掉期交易中。
不過,兩者的指數編制方法存在差異。普氏的計算方法為估價法,TSI則采用加權平均法統計。據TSI指數的相關人士介紹,目前其已在全球擁有三千名訂閱客戶,中國地區(qū)大約為數十位。
兩大指數聯姻很可能會激起外資操縱鐵礦石指數價格的擔心。但市場人士表示,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的最大癥結,實際上不在于采用哪個指數,而在于指數化的短期定價模式本身。而造成定價模式由年度長協轉為短期協議的根本原因,又在于目前供小于求、且上游高度壟斷的國際鐵礦石市場。
中鋼協也曾在早些時候對外透露正著手編制屬于中國的礦石指數,但迄今仍未有具體的進展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