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表明,今年并非毫無壓力的一年。首先,中東動亂使得原油市場充滿危機。接下來,日本——這個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一夜之間被地震、海嘯和核事故包圍,全球人心惶惶。如此災難的疊加到底意味著什么呢?各國的經濟政策制定者又該如何應對?
中東動亂、日本地震引起了各方對全球經濟的廣泛憂慮。在這種情形下,各國央行均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任何不適當?shù)呐e動都可能使形勢惡化。
兩大危機改變復蘇進程
年初的形勢一片大好。人們認為,2011年被認為是毫無壓力的一年。一月份,金融危機的消散,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看上去已經得到平息,美國經濟開始復蘇。投資者憂慮解除,紛紛賣出持有的國債,進入股權市場。如果說有憂慮的話,那唯一的憂慮就是,發(fā)達經濟體增長得太快了,造成商品價格上漲,通脹抬頭。
最近十年間,日本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一直在縮水,但是,依然有9%的貢獻度。所以當日本災害發(fā)生時,對世界的沖擊還是不小的,影響逐步擴散。日本是全球電子和汽車產業(yè)的中間產品供應國,有的情況下,甚至是唯一的供應大國。日本提供支持的產品門類繁多,小到蘋果公司iPad使用的鋼化玻璃,大到大眾汽車的齒輪箱。現(xiàn)如今,由于交通運輸渠道被毀、電力短缺或本身原料缺乏無法繼續(xù)生產的原因,這些產品的制造廠不得不減少或停止裝船發(fā)貨量。這種影響沿著產業(yè)鏈從日本擴散開去,已經導致了從韓國到西班牙等多個國家的企業(yè)停止運轉。
要想精確評估阿拉伯地區(qū)政治動亂的影響,恐怕會更復雜些。由于前期全球經濟前景十分樂觀,原油價格已經漲起來了,這是從需求的角度來看。然后,今年油價已經漲了25%,其中自然有很大的比例是源于對供給的擔憂。經驗法則告訴我們,油價上漲10%會使全球經濟增長收縮0.2個百分點。年初的時候,人們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計是4%—4.5%,F(xiàn)在,一個粗略評估是,中東危機和日本地震合計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為0.25到0.5個百分點。
上面的分析還沒涵蓋所有經濟影響因素。危機本身會帶來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像一朵烏云籠罩著。商業(yè)企業(yè)會延遲資本支出,減少或延遲租賃辦公場所。投資者會尋求在債券市場避險,對股權市場的興趣減弱。
對于各國經濟政策制定者來說,他們既無法讓阿拉伯地區(qū)的統(tǒng)治者與他們的人民和解,也無法消除日本的核反應,他們可以做到的是盡量減少危機引發(fā)的連鎖危害。日本央行的壓力是最大的,在過去15年,他們對抗通貨緊縮的舉措太過于謹小慎微。但是地震與海嘯襲來時,日本央行還是作出了快速的反應,向銀行系統(tǒng)注入大量資金。日本還大量購入政府債、公司債和公司股票。日本保持更加“量化寬松”,有助于抑制債券收益率上升。在重建過程中,政府必然還要借入大量資金,控制國債收益率,這有利于政府控制成本,縮減赤字,長遠有利于對抗通貨緊縮。
世界其他國家要做些什么呢?G7國家作出聲援的姿態(tài),和日本政府一起在國際市場上賣出日元,以阻止日元大幅飆升的態(tài)勢。日本是個過度依賴出口的國家,要想經濟恢復和重建,政府的首要舉措應該是刺激國內需求,結束通縮局面,而不是貶值日元。外圍國家對日本幫助的更好方式是,不以日本出口產品含有放射性為借口,采取保護主義。
可以避免的余震
日本以外的央行面臨著更加復雜的任務,通脹風險在不斷累計,英國已經被4.4%的通脹率困擾,多數(shù)富裕國家經濟蕭條,部分國家里,財政緊縮措施嚴重拖累經濟。英國政府多次聲明將會厲行節(jié)約,美國也開始削減支出。英格蘭銀行和美聯(lián)儲都要抵制一切誘惑,盡快開始緊縮。
歐洲央行有在四月份加息的打算!督洕鷮W人》分析說,歐洲央行現(xiàn)在加息的話將會是個錯誤。在歐元區(qū),通脹率和工資增長率都保持溫和,通脹預期是可控的。如果歐洲央行目前加息的話,將會使歐元走強,也會使得希臘、愛爾蘭、葡萄牙等國家解決債務的道路充滿坎坷。
最近,西班牙政府批準了一項法令,該法令對銀行系統(tǒng)監(jiān)管框架進行了一系列深度改革。德國最高法院對本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提出公開批評,因該銀行在一樁復雜的互換交易中沒有履行向客戶告知風險的義務,造成損失加上利息共計54萬歐元,這樣的損失足以威脅德意志銀行的生存。
要應對戰(zhàn)爭危機和自然災害,各國政策制定者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首先要確保的一點是,不要讓形勢變得更加糟糕。(期貨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