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調控房租,不少業(yè)內人士表示,實在不確定會有哪些具體措施落地,目前只能猜測。有人甚至表示,調控房租甚至比調控房價還難。因為賣房子的只是那么有數(shù)的幾個開發(fā)商,但是出租房子的卻是難以計數(shù)的個體,中間還涉及中介因素。
但在北京此次高調提出調控房租,建立以租賃房為主的住宅供應體系后,業(yè)內也開始意識到調控租賃市場也是一項“當務之急”。
重要的不是調控的難度,而是調控的決心。即便調控房租幾乎被公認為很難的事情,但是大家也都不否認只要政府推出切實有效的措施,調控效果就會逐步顯現(xiàn)。這似乎又說明關鍵中的關鍵還是政策設計、措施的落地。沒有有效的政策舉措,調控房租的效果必將大打折扣。
從緩解租賃市場需求來說,政府可以通過多建公租房、確定公租房較低的租價來分流租賃需求;包括通過某種措施解決一部分外地人的租賃需求。從指導價格上來說,政府或許可以嘗試制定區(qū)域指導價,同時配以相應的鼓勵舉措。至于懲罰舉措,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應該慎用。畢竟在市場經(jīng)濟中,還是應該堅持市場機制的主導作用。
本報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中介哄抬房租的行為絕非個例。而在所謂“專業(yè)機構”、“專家分析”的裝扮下,這種擾亂市場的行為多了幾重隱蔽性。調控的矛頭所向,中介尤須自律并且在調控房租的進程中發(fā)揮積極作用。而如何規(guī)范大小中介市場行為,對于一些容易引起不良后果的代理業(yè)務是否直接叫停,也考驗著決策部門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