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已久,終揭面紗。近日,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了《住宅銷售價格統(tǒng)計調查方案》。近幾年來,統(tǒng)計口徑廣受質疑的房價數據,從今天開始,質量大幅提高,比以前更接近房價真相。
部分業(yè)內人士可能還有印象,2010年初,國家統(tǒng)計局曾公布了一個房價數據:2009年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5%。此數據一經公布,媒體便炸開了鍋,大家都感受到2009年房價漲幅驚人,實際上一線城市商品住宅價格上漲五成左右,為何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漲幅才這么一點點?質疑聲一片,部分人甚為惱火。
近幾年國家穩(wěn)房價的決心很大、措施很多,但若沒有科學的房價統(tǒng)計體系,沒有真實的房價數據,又怎能衡量房價高低和測評政策效果?這必然會影響國家在房地產調控方面的決策。
國家統(tǒng)計局每月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來源和調查方式存在不少問題。統(tǒng)計局系統(tǒng)的房價調查,主要采取抽樣的方式,由統(tǒng)計部門給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和二手房中介機構發(fā)放固定格式的表格,讓他們填報。而現階段我國很多企業(yè)誠信度是不能奢求的,上報數據肯定存在失真現象。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國家統(tǒng)計局不得不謀求變革。去年8月,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已經初步制定出房價統(tǒng)計改革方案,在征求有關部門和地方意見后,國慶節(jié)前將在網上公布,征求公眾意見,爭取明年初實施?磥磉@回沒放“空炮”,如約于今年1月起執(zhí)行。
改革之后,新的房價統(tǒng)計方式有幾個亮點。第一,直轄市、省會城市、自治區(qū)首府城市(不含拉薩市)、計劃單列市等35個城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直接采用當地房地產管理部門的網簽數據——實際成交價。其他35個城市,加快推進網簽制度建設,以便盡早采用網簽數據。
第二,今后將不再計算和發(fā)布70個大中城市房價漲幅平均數,而是重點發(fā)布各個城市的房價數據。這就意味著,以后類似“去年70個城市房價平均漲1.5%”的說法將會消失。跟普通消費品性質不同,房屋的區(qū)域差異極大,全國各城市房價水平也不同,而平均房價就像“搗漿糊”,不懂行的普通民眾極易產生誤解,以全國平均價誤判自己所在城市的房價變化。
第三,設置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兩個類別,其中保障性住房包括經濟適用住房、限價商品住房等保障性、政策性住房。商品住宅類下設90平方米及以下、90-144平方米、144平方米以上三個基本分類。其優(yōu)點很明顯,可以讓民眾知道不同類別住宅價格的變化情況,有利于選擇購房時機;同時也讓政府清楚具體的房價漲跌情況,使調控措施更加具有針對性,比如若是144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價格大漲,而90平方米以下小戶型價格穩(wěn)定,則要就抑制前者,而放過后者。
第四,使用定基價格指數,設定首輪基期確定為2010年。這是一個專業(yè)問題,以前的房價指數的基期是上一年,只能跟上一年比較漲跌。以后任何一年,都可直接與2010年的指數相比,很容易看出某個時間點,比以前任一時間點的房價漲跌幅。既方便于業(yè)內人士,也讓老百姓能看懂,以后專家再想拿這些數據忽悠民眾,可能就不容易了。
實際上,近幾年一些大城市已有機構研究和實行自己的定基價格指數,上海更走在了全國前面。2001年11月底推出上海市二手房指數系統(tǒng),基期值設定為1000點,去年5月達到2582的歷史高點,也即相比2001年11月,上海二手房價格上漲了2.582倍,簡單易懂。如今,國家也采用了這一統(tǒng)計方式,可喜可賀也。
(作者為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