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xiàn)860萬噸板坯、20萬噸汽車板、35萬噸家電板三項重點指標,首鋼京唐煉鋼作業(yè)部采取多項措施,不斷加大煉鋼連鑄異鋼種連澆科技攻關力度。日前,連鑄二區(qū)丙班4號鑄機,首次組織了一次異鋼種連澆并獲得成功。這項技術推廣后,將極大提高鑄機產量,降低連鑄工序鋼鐵料消耗,降低板坯生產成本。
2011年,該部品種鋼總量將達427.7萬噸,其中低碳鋼、冷軋用鋼比例將達60%以上。由于轉爐容積大,品種鋼生產量小,一些小批次品種鋼每次只有3至5爐的產量計劃。按常規(guī)生產方式,每個澆次只澆鑄一個品種,消耗一個中間包,而修砌一個中間包,需使用耐火材料23噸,修砌、烘烤二三十個小時,花費耐材、檢修、人工費用5萬元。正常情況下,每個澆次中間包鑄余鋼水平均15噸,鑄機每一個澆次的“備機”時間至少需要70分鐘,這個周期能澆鋼2爐600余噸鑄坯。
為化解品種多、規(guī)格多、“短澆次”多的難題,該部把推廣異鋼種連澆技術作為今年重點保產措施。異鋼種連澆操作存在許多技術難題和操作風險,為此他們積極組織技術攻關。從理論上講,任何品種、任何規(guī)格的鑄坯都可以實現(xiàn)異鋼種連澆,但是選擇同類型同斷面的鋼種合理“搭配”,可以減少操作環(huán)節(jié)和操作難度,提高連澆成功率。由于鋼種、工藝參數(shù)不同,在連澆過程中,要迅速調整好結晶器規(guī)格、錐度、振擺幅度、一冷水、二冷水配比等工藝參數(shù),控制好大包流量、中間包塞棒位置、保護渣覆蓋劑加入量和時機等操作。一系列復雜繁瑣的調整和操作,需要大包、中包、主控等許多崗位通力合作,在幾分鐘內完成。如果調整失誤,時間過久,輕則連澆失敗,重則產生鑄坯鼓肚、裂紋等質量缺陷,甚至導致漏鋼。為此,這項技術在全國各鋼廠中應用比例很低。
為攻克技術難關,該部做了大量工作,成立了攻關項目組,組織專業(yè)技術和崗位操作人員,學習借鑒其他鋼廠經驗和教訓,認真分析該部大型高速鑄機設備的性能特點,研究不同品種鋼對溫度、成份、鑄機拉速的要求,制訂詳細的攻關試驗方案。該部連鑄二區(qū)職工主動請戰(zhàn),在斷面較小的1650毫米鑄機上率先試驗。他們積極組織崗位職工進行技術培訓,精心選擇品種和規(guī)格相近的鋼種,進行模擬演練,在一個澆次最后的一兩爐,按另一個鋼種的參數(shù)進行調整,觀察分析鑄坯變化,不斷改進操作。今年以來,先后組織10多個澆次的模擬演練。1月26日,他們首戰(zhàn)告捷,成功進行了AC13500R鋼與AA40500R鋼的異鋼種連澆,并同時進行中間包快換試驗,整個澆次共澆鑄21爐,為下一步提高異鋼種連澆比例和鑄機作業(yè)率積累了實戰(zhàn)經驗。(來源:首鋼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