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長”的青島海灣大橋主橋今天貫通,明年上半年通車
22日,青島海灣大橋主橋將實現合龍,橋面正式貫通。明年上半年海灣大橋將通車,青島、黃島和紅島“青黃不接”的歷史將終結。
據了解,由山東高速集團投資建設的青島海灣大橋,是我國北方冰凍海域首座特大型橋梁集群工程,也是青島至蘭州高速公路的起點段,是青島市規(guī)劃的東西跨海通道“一路、一橋、一隧”中的“一橋”。
青島海灣大橋工程包括三座可以通航的航道橋和兩座互通立交,以及路上引橋、黃島側接線工程和紅島連接線等,全長41.58公里,為世界第一跨海長橋。大橋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兼城市快速路八車道,設計行車時速80公里,橋梁寬35米,設計基準期100年。
預計明年上半年,青島海灣大橋將全線通車。青島至黃島的路程可以縮短近30公里,比走環(huán)膠州灣高速節(jié)省20分鐘。
大橋從1993年4月開始規(guī)劃研究。2007年5月全面開工以來,共用掉鋼材約45萬噸,相當于一個年鋼產量過千萬噸的特大型鋼企一個多月的鋼產量;共需混凝土約230萬方。目前海灣大橋已完成投資84億多元,占投資總額的88%。
青島市社科院研究員郭先登說:“海灣大橋貫通,青島的行政區(qū)域將形成一小時經濟圈,節(jié)省的時間成本將提高青島人流、商貿、菜籃子的運轉,進而改變城市的經濟和商貿結構,作為濱海特大型城市的大青島概念將名副其實!
青島將進入—小時生活圈
海灣大橋貫通后,青島至黃島的“陸上”距離縮短30公里,青島行政區(qū)域內將首次形成無障礙的一小時城市圈。
現有的環(huán)膠州灣高速公路的日均通車量早已超過了設計時的最大通行量,幾乎成為市內道路。
加上環(huán)膠州灣高速公路已經使用多年,目前經常有封閉施工的情況,本已不堪重負的高速路上車行更加緩慢。
而海灣大橋建成之后,不僅將青島至黃島的距離縮短近30公里,節(jié)省時間20分鐘,還將大大緩解青島環(huán)膠州灣高速公路的交通壓力,進一步完善青島市東西跨海交通聯系。
風雪霧大橋都不怕
為了應對海上的霧天,大橋將耗資數千萬元的LED路燈設在了高約1.4米的護欄上,形成一條亮帶,引導車輛順利前行。路燈旁邊還設了防霧燈,霧天開啟,保證行車安全。
對于海上常常刮起的大風,大橋的設計標準能抵抗百年一遇的極端大風,在結構上加設了風嘴和導向板。通過這些設施,可以改變大風吹到橋體上的角度,將風進行分流、減弱風速。大橋建設指揮部總工程師邵新鵬說,“只要路上能跑車,大橋就能通車”。
對于下雪,大橋方面已做好預案并計劃引進先進的融雪車。
無毒涂層上長出海蠣子
為了環(huán)保,大橋建設時謝絕了有毒涂層,保證不對海水及海產品造成影響。
記者在現場看到,因為落大潮,平時被海水浸泡的橋墩有兩米多露了出來,橋墩上長了不少海蠣子。在大橋黃島端的紅石崖鎮(zhèn),不少漁民甚至還賣起了“大橋牌”的海蠣子,很受市民歡迎。
此外,部分承臺采用混凝土套箱技術,并涂上防腐涂層,確保了混凝土及涂層的質量,“可以讓大橋多使用10年”。(大眾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