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4 年起,大眾汽車就開始進入中國市場,而經過了26年的發(fā)展,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大眾汽車最重要的海外市場,雖然取得的各樣成績令人矚目,但大眾與中國合作伙伴的“斗爭”始終伴隨著企業(yè)的成長,不論是幾年前一汽大眾、上海大眾、進口大眾的銷售網絡整合,還是如今的大規(guī)劃人事調整,都能看出大眾為能更好的控制中國市場所做的“努力”。
一、大批德方高管進駐合資企業(yè) 全面把控各職能部門
早在幾年前,大眾汽車曾計劃推行一汽大眾、上海大眾、進口大眾的三網合并,實現以大眾為主導的銷量網絡,淡化一汽大眾、上海大眾的概念,從終端銷售層面開始控制兩家合資廠,而那時蘇偉銘還是一汽大眾銷售公司總經理,是這項改革的忠實支持者。不過由于來自合作伙伴的阻力改革沒有成功,但這僅僅是大眾改革的一方面,在技術層面同樣“用心良苦”。
在07年3月建成投產的一汽(大連)發(fā)動機廠,具備年產30萬臺高效節(jié)能“TSI”發(fā)動機的能力。根據大眾(中國)發(fā)布的“動力總成戰(zhàn)略”,到今年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所生產的全系列車型,都將裝配油耗和排放更低的發(fā)動機。 這就意味著,不僅一汽-大眾要從大眾(中國)那里“要”技術,就連上海大眾也要采購來自一汽-大眾的“TSI”發(fā)動機。這將是牽制兩大合作伙伴的重要手段,同時在今年一場人事斗爭大幕也正式開啟。
在目前國內的汽車合資廠中,一般都會設置一位外方總經理和一位中方副總經理,以便權力的對等和制衡,總經理之下的職位則根據需要分別由合適的人選擔任,無論是來自中方還是外方。比如市場宣傳以及銷售公司,一般由更了解中國市場的國內經理人擔任要職,而現在大眾汽車已經不再滿足于此,已經開始推行雙總監(jiān)制度,后續(xù)很可能延續(xù)到更低的職位。
據內部人士介紹,大眾在一汽大眾與上海大眾推進雙總監(jiān)制度,凡涉及總監(jiān)職位的部門,都有一中一德兩位平級的總監(jiān)共同管理,連各區(qū)域也都派遣了德方人員,可見大眾的觸角無所不及。據了解,此項特別的人事調整在一汽大眾推進的比較順利,但受到上海大眾方面的抵制,但在7.17日的車禍事件后,大眾德方利用權力真空期快速推進,在短短2個月時間內,又有大批德方人員進駐管控了上海大眾的重要部門?梢哉f,這樣自上而下全面掌控可是不多見的,看來大眾汽車中國區(qū)的一系列改革將開啟。
二、回復集權管理 從合資公司全面收權
除了加強南北大眾的掌控之外,曾被取消的奧迪(中國)也在去年恢復,在06年奧迪(中國)的各項職能被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yè)部接手。從合資公司的建制來看,無論是奧迪(中國)、奔馳(中國)、寶馬(中國)、日產(中國)等這些職能部門,都是負責車型的引入、品牌宣傳、鏈接合資廠與總部的紐帶等重要工作,而當初被取消很大的可能是不能勝任上述的工作,因此被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yè)部所取代,不過在幾年后的09年4月,奧迪(中國)正式恢復,它直接向奧迪公司董事會匯報,此舉意味著奧迪對中國市場控制權跨出實質性的一步,強化其在采購、銷售等上下游重要環(huán)節(jié)本已十分強勢的話語權,使其在華利益更大化,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yè)部的很多職能已被奧迪(中國)收走。這樣的取消再恢復不難看出大眾的迂回戰(zhàn)術利用很有效,在弱小時表現弱勢在強勢時絕對足夠強大。
大眾不僅僅是恢復了奧迪(中國),在斯柯達品牌逐漸在國內站穩(wěn)腳跟之際,斯柯達(中國)公司也正式成立,首任總裁羅凱福也開始在位于北京三里屯的大眾中國總部正式辦公。這樣部門的成立,斯柯達品牌將面臨新的“挑戰(zhàn)”。以往如車型引入、產品零部件國產化及采購、品牌宣傳等都是由上海大眾下設的斯柯達營銷事業(yè)部負責,隨著斯柯達(中國)的空降,事業(yè)部的命運很可能如奧迪一樣,比如想引入一款新車型,以往是由斯柯達營銷事業(yè)部一手負責,而現在則要通過斯柯達(中國),然后再上報到總部,這樣的過程肯定會令上海大眾不爽,而斯柯達(中國)未來涉及的部分肯定不限于此。
三、大眾進口車業(yè)務同樣一手掌控
作為比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大眾汽車,在進口車銷售上并沒有選擇相對“省心”的區(qū)域總代理,這也省去了幾年后再想掌控代理權而與經銷商PK的麻煩,雖然前些天大眾進口車的表現并不好,而隨著原一汽大眾銷售公司總經理蘇偉銘就任大眾進口車公司董事長,大眾進口車從年銷幾百輛提高到如今的4萬輛,業(yè)績的取得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大眾汽車的直接掌控,才使得蘇的改革能夠順利進行下去,這樣的經驗也讓大眾汽車看到了直接掌控的好處,由此而進行對一汽大眾、上海大眾、奧迪以及斯柯達的收權,希望它們按照大眾汽車的思路發(fā)展,不被中國的合作伙伴所左右。
應該說,伴隨著大眾2018戰(zhàn)略的進行,大眾汽車中國區(qū)的全面改革也在進行中,涉及一汽大眾、上海大眾、奧迪、斯柯達以及大眾進口車,掌控收權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后續(xù)還將面對中國合作伙伴的阻力,改革是否會向大眾自己所預期的那樣發(fā)展,讓我們拭目以待!(網上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