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舒適、便捷的行人過街系統,為市民出行安全增添了保障。近幾年,廣州市加快了市區(qū)人行過街設施的建設以及美化步伐,3年來已新建過街設施66座,人行鋼結構天橋綠化長度達30公里。
據統計,廣州市政園林部門在2006年完成人行過街設施35座,2007年12座,2008年4座。2009年至今已完成15座,其中7座屬于中山大道快速
公交(BRT)試驗線的行人過街系統。預計亞運會前,還將實施建成46座過街設施,其中廣州大道南-敦和路人行地道等17座立體人行過街設施正在抓緊施工;廣州大道中-金穗路等5座天橋今年內也將動工;下塘西路-金麓山莊等24座立體人行過街設施也將于2010年10月前建成。建設重民意
據介紹,從2006年開始,廣州市市政園林局已連續(xù)3年就人行過街設施的建設需求,組織了公開征詢市民意見活動,得到市民的踴躍響應。該局根據市民的建議制定和完善年度的實施計劃,然后分批分期實施,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其中2008年市民意見比較集中的新港東路-中洲中心等35個路段,除個別因地形等條件的限制暫無法實施外,其他都已動工或正在進行前期設計工作。改進新工藝
近年,針對廣州交通極其繁忙的特點,市政部門致力于新型過街設施設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新建的天橋擯棄原來粗梁笨柱的結構形式,選用了預制化裝配式的鋼結構,不僅造型簡潔,結構輕盈,而且可異地預制好后現場裝配,一夜成型,大大減低了施工期間對道路交通的影響。比如按這種思路建設的廣汕路銀河公墓人行天橋主跨度為58.7米,是廣州目前跨度最大的鋼結構人行天橋,由于道路中間不設橋墩,橋下交通更為暢順。造型更優(yōu)美
近年新建的人行天橋,逐步打破了千篇一律、枯燥呆板的形式。在結構上采用風格各異的多種造型,外形流暢、柔和,除了凸現天橋的動感,還注重與周邊景觀的相互呼應。多變的造型設計,并配合適度的裝修、綠化整飾,達到與環(huán)境自然融合,為周邊環(huán)境增添景觀的效果。同時,從以人為本的宗旨出發(fā),有的天橋下加設了座椅、石凳,或將天橋步梯直接連到港灣式公交車站,大大方便了市民。天橋披彩衣
廣州市人行天橋的綠化美化為很多兄弟城市稱道,認為這是在城市空間內延伸綠化面積的有效方式,不僅增加了城市綠色長廊的視覺舒適度,而且對清新城市空氣、減少粉塵污染也有較好的效果。從2003年開始,市政園林局分批對全市人行天橋進行綠化整飾,并隨后提出在新建天橋完工時完成同步綠化。至今,廣州市已完成113座天橋的綠化,總長度達30公里,像一條條彩色絲帶裝點著城市街頭,帶入新的城市景觀,又有如一道道彩虹,成為廣州市街頭亮麗的風景線。